缓刑人员怎样才会收监
磐安律师事务所
2025-04-21
1.缓刑人员在三种情形下会被收监。一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不管新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二是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未判决;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且情节严重。
2.为避免收监,缓刑人员应做到: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杜绝实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是新罪还是漏罪都不应出现。要严格遵守缓刑期间的监督管理规定,以及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按时报到、汇报自己的情况。✫✫✫✫✫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犯新罪,不管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撤销缓刑。对新罪判决后,与前罪按数罪并罚规则决定执行刑罚并收监。这是因为新的犯罪行为表明其未真正悔悟,具有社会危险性。
(2)若发现判决宣告前有漏罪,同样要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依照数罪并罚规定决定刑罚并收监。漏罪反映出犯罪事实的完整性未被完全审查。
(3)缓刑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这是为保证缓刑制度的严肃性和监督效果。
提醒:缓刑人员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避免犯新罪、隐瞒漏罪,认真履行禁止令,否则将面临收监执行刑罚的后果。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避免犯新罪: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应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实施任何违法犯罪活动,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不能触碰。
(二)如实供述罪行:在判决前应如实交代所有犯罪事实,避免有漏罪情况发生。若后续发现有漏罪,会面临撤销缓刑等后果。
(三)遵守监管规定和禁止令: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同时遵守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避免因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而被收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缓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会被收监:
一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撤销缓刑,新罪判决后与前罪数罪并罚后收监。
二是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与前罪数罪并罚后收监。
三是违反法律法规、缓刑监管规定或法院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有漏罪,或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法院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会被撤销缓刑收监。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若缓刑人员犯新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撤销缓刑。对新罪判决后,结合前罪刑罚按数罪并罚规则决定执行刑罚并收监。若发现还有判决宣告前未判的漏罪,同样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按数罪并罚执行刑罚并收监。另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或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也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这是为了确保缓刑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秩序。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遇到缓刑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为避免收监,缓刑人员应做到: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杜绝实施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是新罪还是漏罪都不应出现。要严格遵守缓刑期间的监督管理规定,以及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按时报到、汇报自己的情况。✫✫✫✫✫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犯新罪,不管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撤销缓刑。对新罪判决后,与前罪按数罪并罚规则决定执行刑罚并收监。这是因为新的犯罪行为表明其未真正悔悟,具有社会危险性。
(2)若发现判决宣告前有漏罪,同样要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依照数罪并罚规定决定刑罚并收监。漏罪反映出犯罪事实的完整性未被完全审查。
(3)缓刑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这是为保证缓刑制度的严肃性和监督效果。
提醒:缓刑人员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避免犯新罪、隐瞒漏罪,认真履行禁止令,否则将面临收监执行刑罚的后果。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避免犯新罪: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应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实施任何违法犯罪活动,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不能触碰。
(二)如实供述罪行:在判决前应如实交代所有犯罪事实,避免有漏罪情况发生。若后续发现有漏罪,会面临撤销缓刑等后果。
(三)遵守监管规定和禁止令: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同时遵守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避免因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而被收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缓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会被收监:
一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撤销缓刑,新罪判决后与前罪数罪并罚后收监。
二是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与前罪数罪并罚后收监。
三是违反法律法规、缓刑监管规定或法院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缓刑人员在考验期内犯新罪、有漏罪,或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法院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会被撤销缓刑收监。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若缓刑人员犯新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都要撤销缓刑。对新罪判决后,结合前罪刑罚按数罪并罚规则决定执行刑罚并收监。若发现还有判决宣告前未判的漏罪,同样撤销缓刑,对漏罪判决后按数罪并罚执行刑罚并收监。另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或违反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且情节严重的,也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收监。这是为了确保缓刑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秩序。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遇到缓刑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上一篇:异地要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下一篇:暂无 了